目录
前言
- 第一章 基本概念
- 第一节 什么是人类生命
- 第二节 人生的活动
- 第三节 人生的变化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第一节 人生时空洞理论
- 第二节 初步认识与理解时空洞
- 第三节 人生与时空洞的基本关系
- 第三章 衍生理论
- 第一节 人生多元理论
- 第二节 人生实用理论
- 第三节 人生机运理论
- 第四章 初步应用
- 第一节 一加一等于几
- 第二节 回答几个生活问题
- 第三节 人生时空洞与养生
- 第四节 怎样运用人生时空洞理论
- 第五章 基本属性
- 第一节 自然性与社会性
- 第二节 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
- 第三节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平衡
- 第四节 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的和谐
- 第六章 综合应用(一)
- 第一节 你幸福吗
- 第二节 转基因食品
- 第三节 道德与法制
- 第四节 诈骗
- 第五节 游泳
- 第七章 基本关系
- 第一节 认可度
- 第二节 评估思维
- 第三节 实用理论
- 第八章 综合应用(二)
- 第一节 仇恨
- 第二节 两性关系
- 第三节 地球是平的
- 第四节 游戏
微信手机同号
136 0265 6525(阮凯)
-
浏览量:1145作者:阮凯
第一节 认可度
在人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很难理出头绪与条理。
在现阶段,人类也试图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描述、解析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例如有《社会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等等。
人类生命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生生长衰亡全过程的社会科学,就必须能够从理论到实践、有逻辑有条理地描叙与解析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并可以不断延伸,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首先,我们从人生时空洞理论的角度来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多元的互相需要、多元的互相拥有、多元的互相作用、多元的互相影响,以及元与元之间的交融结合的实用程度,构成了我们常常描述的人际关系中的各种现象。
在一个人与一个人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用人生时空洞理论来解释利益、地位、尊严等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可以用人生多元与实用理论来描述“交情”,用人生机运理论来解释“缘份”,用人生时空洞理论及其核心来解释“友情”、“爱情”等等。
在一个人与一群人的关系中,比如在家庭关系中,家庭给了每一个成员所需要的“温暖”,每一个成员也要为家庭贡献自己的拥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多元的互相作用以及所产生的多元影响,更是精彩纷呈,再多的文字与影视作品都难以描述清楚;比如在一个生产队一个企业等单位中,根据一个人所拥有的能力安排不同的岗位,根据每个人的影响力的不同而担任不同的职位,可以用人生时空洞理论及其核心,来解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等等。
在一群人与一群人的关系中,比如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我们也可以用人生时空洞理论及其引申理论来解释领土、利益、地位、尊严等争端与争斗,用人生时空洞理论核心解释团结互助、分离融合、包容共处、合作共赢以及爱国主义等等。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还在于其中充斥着未知元。比如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充满一些人生无法掌控的未知元,所以存在风险,一对夫妻在他们的共度经历中,也有很多未知元,需要彼此的融合等等。
比如如果我们要在街面上开一个小店,我们就要分析一下:小店的拥有是否能满足周围群众的需要,小店的作用是否会产生好的影响而持续盈利。
比如我喜爱的项目,一场篮球赛中,需要拥有能控球的、能助攻的、能突破得分的、能干脏活累活的等等,根据在球场上的作用与影响力的不同,能确定每个球员的地位,谁是领袖谁是巨头谁是角色球员谁是蓝领等,一场球赛的胜负取决于球员的突破拓展能力也就是进攻能力、调节与适应能力也就是防守能力以及球员多元能力的发挥程度以及球员与球员之间多元交融结合的程度如何。决定一场球赛的胜负的因素是多元的,并且始终存在未知元,比如球员发挥的程度、球员之间交融结合的程度等都有可能是未知元,所以胜负无常,没有绝对的强队与弱队。否则就不用比赛了。那为什么同一个人罚球,第一个球罚进了,第二个球却罚丢了呢?这是因为决定罚球的因素是多元的,虽然是同一个球场同一个人罚球,但因为人生是活动变化的,也就是说球员的气息、手感、肌肉、心跳等等时刻都在变化,所以说即使再稳定的投手也会罚丢。
我们可以尝试用人生时空洞理论及其核心、引申理论来看待、解释与描述人生的基本关系。还是一句老话,人生时空洞有限,篇幅有限,更多的运用在以后的文章中逐步展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永无止境,如果要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仅仅依靠人生时空洞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比如当一个人缺钱或者需要钱的时候,他有多元方式得到钱:赚钱、借钱、偷钱、抢钱、骗钱等等,如果按照人生实用理论来看,抢钱偷钱骗钱,钱来的更快更多且不用付出拥有,偷窃者也是这么想的,那么,从人生时空洞理论的角度来看,抢钱偷钱骗钱符合人生实用理论,是正确的?
所以,人们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推翻了人生时空洞理论。就现阶段而言,人们难以理解无法接受或者有很多疑问不习惯应用等等。可以理解。还有待于我在后面部分进一步论述与应用。
是的。人生时空洞理论,自从创建之初,我就无数次地质疑:这个理论看起来很朴素很一般并不深奥,它能撑起人类生命学这栋大厦吗?这么重要的理论竟然出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平凡人?有没有搞错啊?
我在这种痛苦中煎熬,不断深入。焦虑就如一头猛兽在追赶我,我不顾一切地奔跑摆脱。
中国古代有一个盲人摸象的哲理故事。
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启发,让我从痛苦的焦虑中解脱。
如果从人生时空洞理论的角度来看,在人生时空洞有限的前提下(盲人),如果从一个或者几个角度去认识一件多元的事物(大象),就会得到“大象是一堵墙”、“大象是一根柱子”、“大象是一根绳子”等错误结论。
那么,也就是说,应用人生时空洞理论也必须遵循人生时空洞理论原则。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留下了警醒后人的哲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研究人类生命学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等,也必须遵循多元实用的原则,就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看待,否则就得不到正确结论。
人生时空洞理论只是我们研究人生、人类生命的一种角度或者一种方法(以后可以简称为时空洞角度),并不是万能的。我们还必须寻找更多的角度和方式,才能研究复杂的人类生命学。
回头来看,当一个人需要钱的时候,他可以用多元的方式得到钱,赚钱、借钱、偷钱抢钱骗钱等,这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人生时空洞的角度来看待,然而,我们如何得到钱,就是说人生已经活动变化到了另外一个层面,那么就必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
就是说人们要对大象了解更多就必须变换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
我们从人生的基本属性即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和谐与平衡的角度来看,很显然,偷钱伤害了人生的社会性,抢钱不仅伤害人生的社会性,在抢钱过程中有可能使用暴力,伤害人生的自然性,所以要罪加一等,骗钱前面分析过,除了伤害人生的社会性之外,对受害人的心理造成创伤,也是对人生自然性的一种伤害,所以视其情节也要重罚。偷窃者、骗子的错误在于他们在主元与次元的选择上的错误。
那么,我们也可以人生的属性即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角度来解释、描述、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这个层面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为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
自然关系就是我们常说的血缘关系,是从人生的自然性延展形成的,如父母子女叔伯姑舅姨等。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之外的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关系,如朋友、战友、同学、同事等。其中,夫妻关系是一种由社会关系向自然关系变化的特殊过程,有待后面进一步地研究。
现在,将引进一种新的研究角度,我称之为认可度。
认可度,所有人都能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认可、赞同。我也是为了通俗一点才这样命名的。
认可度就是指人对人的认可或不认可的程度。人对另一个人及事物的倾向与认可,是人作为高等动物所具有的又一特性,在某一个层面上影响和决定着人生。
我所谓的认可度有如下特定的含义。
第一,认可度包含认可或不认可,如果要用数字来表示的话,认可度可以为正数即认
可,可以为负数即不认可。
第二,认可度不仅仅表示认可或不认可,还要表示一定的程度。比方说一个人认可另一个人,认可到什么程度,必须要表示出来。
在现阶段,认可这个词我们经常用,但实质上,我们并没有从研究的角度来单独确定一个分析的角度。我们习惯于描写认可与不认可所表现出的各种现象。
下面,我就举例来说明。
想念:这个词表示经常想起对方的言行、作用与影响等,所以,时空洞角度比较多一些,在自然性与社会性角度来看,自然性比较弱,社会性比较强,从认可度来看,并不表示对对方很认可,认可度比较浅。
怀念:这个词表示难以忘记对方,说明对方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时空洞角度比较多,自然性比较强,社会性比较弱,认可度比较深。
思念:时空洞角度比较少,带有很强的自然性,认可度比较深。
厌恶:这个词表示不认可,自然性比较强,时空洞角度比较少。
憎恨:因受到伤害和不良影响而极度的恨,时空洞角度比较多,社会性比较强。
仇恨:带有很强烈的自然性。其他角度一般。
从上述例子里可以看出,认可度包含在我们描述的各种现象如想念、怀念、思念、厌恶、憎恨、仇恨等之中,只是构成人生各种现象的多元中的一个元,现在,我们要单独确定一个认可度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人类生命,会不会条理清晰一些呢,我们可以尝试一下:
比如2016美国总统大选,最后确定总统候选人为特朗普和希拉里,如果只从认可度的角度来看,我相信更多美国人对宽容大度的希拉里认同的要多一些,对过于张扬霸气外露的特朗普认同的要少一些。不过,在最后一轮辩论中,形势发生了逆转,特朗普运用他商人的眼光,提出一些能够满足大多数美国人“需要”的政见主张,结果取得了胜利。如果从时空洞角度来看,只能说明美国人“需要”特朗普,并不是美国人认同特朗普。这是不是就是说美国人民选择错误了呢,如果深入分析下去,这就要看特朗普在执政期间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合理正确的变革,兑现竞选期间的诺言,不能欺骗美国人民,才能确定美国人民的选择的正确与否。
在现阶段,因为我们习惯于把认同、需要等不同角度混为一团,所以造成在很多问题上争议、纠结、含糊其辞。
再如2014年台湾领导人选战在陈水扁、连战、宋楚瑜之间展开,最后阶段,陈水扁意外中弹受伤,激发了台湾人民的同情,同情是一种具有很强烈的自然性的情感,那么也就是说从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角度来看,台湾人民在强烈的同情心的驱使下投了陈水扁一票,让他获得了胜利,结果四年后,台湾人民又亲手将陈水扁投进了监狱,自己给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
我们可以从时空洞角度、人生的属性角度以及认可度这三个方面来看待人生中的所有现象,也许对人生认识更加深刻,也许能发现人生中不容易发现的缺点与错误,有待后面进一步论述。
再来看前面的一个问题。当一个人需要钱的时候,已经确定偷钱、抢钱、骗钱是极端错误的行为,那么,赚钱和借钱,哪种方式好一点,如果从认可度的角度来说,靠付出自身的拥有换取自身的需要,这种方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而借钱对大多数人来说,认可度差一点,所以,当一个人需要钱的时候,得到钱最好的方式是赚钱。
我们能够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这样一个简单问题,就能够进一步地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人生中更加复杂的问题。
当一个共产党人不幸被捕时,从时空洞角度来看,如果共产党人选择自己的人生时空洞(利益、生命等)为主元,而把共产党、国家、人民等共同的人生时空洞(利益等)当作次元,那么,这个共产党人就会出卖共产党、国家、人民的共同的人生时空洞。从人生的属性来看,当敌人采用严刑拷打等伤害共产党人的自然性的时候,共产党人必须要有坚定的信仰,信仰是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种高度强烈的认可,当这种认可度小于敌人对共产党人的自然性的伤害程度的时候,共产党人就会叛变投敌,反之,共产党人就会坚强不屈,英勇就义。所以,真正的共产党人,必须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人生时空洞放在第一位,高度强烈地认可、忠于党的事业。
我们还可以解释一个人生在商业领域的问题。价值与价格,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决定的一个属性,价格是由市场需要(时空洞角度)、人的购买欲望(人生属性角度)、人们对商品的喜爱程度(认可度)来决定的。所以,价格有可能高于价值,赚钱;价格也有可能低于价值,赔钱。
娇生惯养出逆子,这是人们从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道理。现在我们再来看它的理论依据:父爱与母爱是一种带有强烈的自然性的一种感情,而对小孩的教育培养有着一定的方式方法,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父爱或母爱过于强烈,超出甚至替代了教育培养小孩所用的方式方法,肯定会造成不良的结果。
我还为一个让我困惑很久的问题找到答案。为什么人们宁愿去阅读那些毫无用处的花边新闻、小道消息、流言蜚语、虚构故事、明星轶事等,也不愿阅读象我写的这种领悟人生、探索人生哲理的文章?原来是因为花边新闻等迎合了人们的猎奇、偷窥等某种自然特性,符合人生的自然性,而我写的这些东西会诱发人们痛苦的思考,有些违背人生的自然性,所以看的人少很正常。我为什么还要继续写下去,是因为我把浏览量当作次元,而把其它更重要的东西当作主元。
初步尝试从时空洞角度、人生属性角度、认可度这三个层面来解释、描述与看待人生中的各种问题,我们会获得不一样的惊喜。非常期待在后面的综合应用中,怎样进一步分析研究人生中的更多更复杂的疑难问题。
我们还可以从认可度的角度,结合其他理论来应用。
比方说从认可度出发,如果违背人生时空洞有限的核心理论,有可能产生“认可度过度”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崇拜”或者“个人崇拜”。
特别是这种认可度过度与人类的盲从、跟风等自然特性相结合的时候,就可能出现一些我们自己都不能接受的行为,比如我们经历过的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念念不忘高呼万岁,制造大型雕塑大量像章,印制大量油画------。
是的,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对领袖的个人崇拜的种种现象的不当和错误,已经明确不搞个人崇拜。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六十年代就通过理论研究,得出对领袖的个人崇拜的错误性,不搞个人崇拜,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制造雕像、像章和油画等的时间和资源都用在生产粮食等其它方面,那么,也许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也许我也不会因为营养不良而神经衰弱------。
在这里我也提醒一下朝鲜人民,崇拜领袖可以把领袖的话语、思想等牢记在心认真执行,这与领袖的形象没有多大关系,不要制造那些雕像、像章、油画等,把这些材料都用在生产工具上,把这些时间都用在生产粮食上,让每一个人吃饱肚子,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有的人会提出质疑:你这是在放马后炮!自圆其说!。
不错,个人崇拜已经被我们抛弃了,我这里再提起就有自吹自擂的嫌疑。
我再从认可度的角度出发,结合人生时空洞有限的核心理论,得出当前我们对明星的崇拜也属于认可度过度的现象,虽然不算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没有伤害到人生的自然性,但对人生的社会性有所伤害,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不当或者某种程度上的错误行为。
当认可度过度与人生的猎奇、偷窥、盲从、跟风等等不良自然性结合的时候,就出现目前大量报刊版面、视频频道、焦点热点、热门话题等等大量的资源与时间都给了那些明星的现象。
现在,我已经从理论上论证了我们对明星的崇拜的种种行为属于认可度过度与人生的一些不良自然性结合所形成的一种不当或某种程度的错误行为,那么,这种行为肯定没有好的结果或者一无所获,会造成我们在时间或资源上的浪费,我们还不如把用在明星身上的时间和资源用在其它方面,比如用在社会科学与哲学的研究上,比如支持我尽快写完这篇文章------。
现在对明星的崇拜已经形成了一股风气,随便打开任何媒体都能看到,官方也找不到依据,不置可否,无从引导。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调节与适应:对于明星所表现出来的超强的个人能力、艺术天分等,我们应该学习、模仿、借鉴等,但是,明星在恋爱、结婚、生子等等方面,其实跟我们普通人是一样一样的,他们也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我们对他们过于关注,打扰了他们的私生活,或者将他们的私生活暴露在媒体上,任各种各样(多元)的人的评论、抨击甚至发泄谩骂,对明星也有很多伤害,明星们也抱怨“对明星过度消费”,也可能酿成一些苦恼甚至暴力。在这种情况下,明星们也要学会调节与适应,在接受万众欢呼、顶礼膜拜的同时,要用更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成为不被认可的模范。
明星的存在感已经很强了,我们不需要再过度地关注。其实,我们可以把更多的关注、关心给予我们身边的一些缺乏存在感,更需要关心与爱护的老人、小孩、病人、残疾人、单身汉、大龄女青年等。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也许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们终于明白,我们以前对于明星的崇拜就跟我们在六、七十年代搞个人崇拜一样,浪费了多少时间和资源,是那么的幼稚可笑。